对于视力正常的孩子,坐前排和后排对孩子的视力会不会有影响呢?有,但并不太大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人在看近时,需要使用调节。所谓调节就是:为了看清近距离的目标,通过眼内肌肉——睫状肌的收缩,使眼内晶状体弯曲度增加,从而增强了眼的屈光力,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。
眼的调节大小是视近距离的倒数,例如:

遵循这个规律我们会得出以下结论:当孩子坐到越靠后排,他看黑板的距离越远时,眼睛所用的调节就越少,反之,坐在前排,就会使用较多的调节。如果孩子过多使用调节,容易引起视疲劳。
这时,大家可能会问:照这样说,坐后排比前排更好?并不是。
在《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》中,“中小学校教学卫生基本标准”第一条第二款明确规定: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 米以上距离。这个距离相比写作业、看电脑、玩手机来说,还是相对较远的,因此引发的调节较小。

所以,没有近视的情况下看黑板,坐前还是坐后的差距并不大。
当孩子近视了之后,先撇开坐前还是坐后的影响,我们首先要关注孩子是否有佩戴眼镜矫正。
如果近视了却没有佩戴眼镜,那么就只能坐在前排,否则后排愈发看不清黑板;但这种近视了却不戴眼镜,仅仅是把座位调到前排的行为,会带来两个后果:
人眼在看近时,除了要调节之外还会两眼内聚以利于双眼融像,这被称为集合。睫状肌调节、双眼集合有你强我强,你弱我弱的关系,即如果调节的幅度增大,那么集合的角度也相应增大。
如果近眼,可以简单理解为整个眼球的屈光力增加,那么看近的时候,可以不动用调节反射或者比正常调节的更少,但内聚的角度和正常一样,这必然导致调节和内聚的不相协调;为了解决这个不协调,要么增加调节,要么减弱内聚,最终打破眼外肌之间原有的平衡,可能出现调节痉挛,尤其可能出现外隐斜,甚至会影响双眼视觉、立体视的发育。
孩子近视之后不配镜矫正,通过把座位调到前排或许可以暂时解决看不清黑板的问题,但孩子出了教室,无论是参加户外活动,还是像过马路这样的生活场景,都会因视力模糊而带来麻烦,甚至带来各种危险隐患。
那么,配了眼镜之后,坐前排好还是后排好呢?这就回到了我们说的第一种情况,既然配戴了合适的眼镜,近视得到了矫正,那么前后也就没有多大影响了。
如上内容大部分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如需了解更多,欢迎至镜匠人眼镜各门店咨询!
